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哪座山?原来苏轼说的是这座名山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来聊聊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《题西林壁》,特别是那句"横看成岭侧成峰"到底写的是哪座...
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哪座山?原来苏轼说的是这座名山
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来聊聊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《题西林壁》,特别是那句"横看成岭侧成峰"到底写的是哪座山。作为一个喜欢到处走走看看的小编,我对这个问题可是研究了好一阵子呢!
先来读读这首诗
"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"这首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?短短四句,却道出了看山的哲理。不过今天咱们的重点不是分析诗的深意,而是搞清楚苏轼到底在写哪座山。
庐山!就是它!
没错,答案就在诗题里——《题西林壁》。西林寺就在庐山,所以这首诗描写的当然是庐山啦!庐山在江西九江,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,也是文人墨客爱打卡的地方之一。
我去年夏天去过一次庐山,那云雾缭绕的样子,简直美得不像话!站在不同角度看,确实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色,难怪苏轼会写出"横看成岭侧成峰"这样的诗句。
庐山到底有多美?
庐山的美,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。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个简单的看看庐山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景点:
景点名称 | 特色 | 佳观赏季节 |
---|---|---|
五老峰 | 五座山峰相连,形似五位老人 | 春秋季节 |
三叠泉 | 瀑布分三级落下,气势磅礴 | 夏季丰水期 |
花径 | 白居易曾在此赏花吟诗 | 春季花开时 |
锦绣谷 | 峡谷幽深,四季景色各异 | 四季皆宜 |
苏轼与庐山的故事
苏轼可不是随便写写庐山的。他当年被贬黄州,途经庐山时,被这里的景色深深震撼。据说他在庐山住了好几天,从不同角度观察山势,才写出了这首充满哲理的诗。
我特别能理解苏轼的感受。站在庐山脚下抬头望,和站在山顶往下看,完全是两种体验。有时候云雾一来,整座山若隐若现,真的很难说清它的"真面目"呢!
为什么"横看"和"侧看"差别这么大?
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。后来请教了一位地理老师才知道,庐山属于断块山,地质构造特别复杂。东西走向的山岭和南北走向的山峰交错在一起,所以从不同角度看,形态差异特别明显。
想象一下,你横着看一摞书,看到的是书脊连成的一条线;侧着看,就看到了一本本单独的书。庐山的地形大概就是这个道理,只是规模大了无数倍!
我的庐山游记
去年夏天去庐山的时候,我特意体验了一把"横看成岭侧成峰"的感觉。早上从东门进入,看到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岭;下午转到南门附近,突然发现刚才的山岭变成了一座座独立的山峰,简直神奇!
难忘的是在五老峰上看日落。随着太阳位置变化,山体的阴影不断改变,同一个地方在短短一小时内就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。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人会说"不识庐山真面目"了——因为这山实在太善变了!
其他文人笔下的庐山
苏轼不是唯一一个为庐山倾倒的文人。李白写过"日照香炉生紫烟",白居易建了草堂,陶渊明在附近种菊花庐山简直就是古代文人的灵感源泉!
现代作家也不甘示弱。我读过一本《庐山纪游》,作者用了整整一章描写庐山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,读着读着仿佛身临其境。看来无论古今,庐山的魅力都是无法抵挡的。
旅游小贴士
想去亲身体验"横看成岭侧成峰"的感觉吗?这里有几个实用建议:
1. 好安排-天时间,庐山很大,一天根本看不完
2. 记得带件外套,山上比山下凉快很多
3. 穿舒适的鞋子,要走的路不少
4. 如果可能,避开暑假高峰期
5. 别忘了尝尝当地的石鸡和云雾茶
后说两句
写到这里,我又开始想念庐山的云雾了。苏轼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不仅因为写得好,更因为他捕捉到了庐山的灵魂——那种变幻莫测、难以捉摸的美。
你有没有去过庐山?或者你家乡有没有类似"横看成岭侧成峰"的奇妙景观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山经历,说不定下次我就能按图索骥,去你推荐的地方看看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