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站运营杂谈 > 正文

颐指气使的意思及出处 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

颐指气使的意思及出处 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

颐指气使:一个让人不太舒服的成语故事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——"颐指气使"。说实话,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跟"...

颐指气使:一个让人不太舒服的成语故事

大家好呀!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——"颐指气使"。说实话,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跟"颐和园"有什么关系呢(笑),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这个成语其实描述了一种特别让人不舒服的待人态度,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、出处,以及它背后的故事。

颐指气使到底啥意思?

先说说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吧。"颐"指的是下巴,"指"是用手指点,"气"是神情,"使"是使唤。合起来就是"用下巴和神情指使人",形容一个人傲慢自大,用高高在上的态度指挥别人。

想象一下这个画面:一个人坐在那里,连手都懒得抬,就用下巴点点这个、指指那个,脸上还带着那种"你赶紧给我去办"的表情。是不是光想想就觉得挺不爽的?没错,这就是"颐指气使"给人的感觉。

颐指气使的意思及出处 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

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?

"颐指气使"早出现在《汉书·贾谊传》里,原文是:"今陛下力制天下,颐指如意。"后来在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说法:"袁绍姿貌威容,能折节下士,士多附之。然外宽内忌,好谋无决,有才而不能用,闻善而不能纳,与田丰、沮授等谋议不合,常颐指气使,众皆怨之。"

不过经典的出处还得说是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里关于信陵君的故事。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,以礼贤下士闻名。有一次,他听说大梁城有个看门的老头侯嬴很有才能,就亲自驾车去接他。侯嬴故意穿着破衣服,慢悠悠地上车,还让信陵君绕道去市场看他和朋友聊天,信陵君都耐心等待,没有丝毫的不耐烦。这个故事正好和"颐指气使"形成了鲜明对比——一个是谦逊有礼,一个是傲慢无礼。

颐指气使的意思及出处 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

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这么久?

我觉得"颐指气使"能流传两千多年,是因为它描述的行为实在太常见了!从古至今,总有些人一旦有了点权力或地位,就开始对别人呼来喝去,态度傲慢。这种人在职场、官场甚至家庭中都可能存在。

场合"颐指气使"的表现
职场上司对下属呼来喝去,连基本礼貌都没有
家庭长辈对小辈说话总是命令式,不容商量
社交有钱或有地位的人对服务人员态度恶劣

现代生活中的"颐指气使"

虽然这个成语出自古代,但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。我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:

1. 职场版:有些领导布置任务时,不是好好说话,而是用下巴点点你:"那个报告,今天下班前给我。"连个"请"字都没有,更不会说"能不能麻烦你"之类的客气话。

2. 家庭版:有的家长对孩子说话永远是命令式:"去把作业写了!""把碗洗了!"从来不会问"你作业写完了吗?""能帮妈妈洗个碗吗?"

3. 服务行业版:在餐厅或酒店,有些顾客对服务员呼来喝去,动不动就"喂,过来",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。

说实话,我特别不理解这种人。大家都是平等的,为什么非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呢?礼貌客气地说话不是更让人舒服吗?

如何应对"颐指气使"的人?

遇到这种态度的人确实挺烦的,我有几个小建议:

1. 保持冷静:不要被对方的无礼激怒,保持自己的风度和修养。

2. 巧妙回应:可以用礼貌但坚定的语言回应,比如对方用下巴指使你时,你可以说:"您是说让我做XX事吗?"这样既明确了任务,又暗示对方应该用语言表达。

3. 设定界限:如果长期面对这种态度,可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,告诉对方你希望被如何对待。

4. 反思自己:有时候我们也可能在无意中表现出这种态度,要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。

从历史故事看领导艺术

回到信陵君的故事,他的谦逊有礼为他赢得了很多人才的支持。相比之下,袁绍虽然一开始也能"折节下士",但后来变得"颐指气使",导致人才流失,终失败。这告诉我们:

1. 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你有多大的权力,而在于你如何对待他人。

2. 尊重是相互的,你对别人什么态度,别人就会对你什么态度。

3. 谦逊是智慧,越是身处高位,越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。

成语的现代启示

"颐指气使"这个成语给我们的启示其实很简单:做人要懂得尊重他人。无论你是什么身份、什么地位,对他人保持基本的礼貌和尊重都是基本的修养。

有时候我在想,如果每个人都能记住这个成语,并且在待人接物时提醒自己不要"颐指气使",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不会和谐很多呢?

结语

好啦,关于"颐指气使"就聊到这里。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态度的人?或者有没有那么一瞬间,发现自己也不小心流露出了这种态度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看法~

最新文章